“聆听了尹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整个报告高屋建瓴,事实生动,数据详实。”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傅超美说道,尤其是报告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听了报告后,我深受鼓舞,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升川药质量、擦亮川药金字招牌,为‘双一流’中药学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
中医中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傅超美直言
疫情对中医中药的发展是一次“大考”
“我们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总结,如何提升中医中药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强医药结合,明理致用,培养川药产业全链条、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同时,加强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提升川药产业科技创新实力,擦亮川药金字招牌!希望通过中医中药发展,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良机。
“四川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我国九大福地中‘药福’所在地,居我国‘川广云贵’四大产药区之首位。”
傅超美从事中药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形成像东北人参、云南三七一样的千亿产业链的道地川药金牌品种,为四川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贡献。
傅超美介绍,四川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到239.1万人,占从业人员的5%,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一。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以及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家高校开设了中医药及生物、制药工程专业,中医药专业办学规模逐年增加。成都中医药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开创了中药学本科高等教育、培养了第一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了中国第一个中药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摇篮,为四川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高级人才。2017年,“中药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但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首先是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傅超美介绍,川产道地药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四川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近年来,由于道地药材资源的无序利用和盲目引种,已逐渐使部分“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失去光芒。由于重产量轻质量现象较为普遍,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也影响了川药的市场美誉度。
其次,科研创新不足,未充分发挥我省的人才与科研优势。
“我省中医药科技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但缺乏领军创新人才和资源整合策略。”傅超美表示,一方面,我省缺乏中医药领域院士,高端领军人才和中医药人才总量储备不足,导致创新科技团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另一方面,中医药研究的学科链优势未完全对接产业链,科技成果和产出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运用,导致中医药成果转化质量低、速度慢与成功率不高。
在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8场新闻发布会上,主要介绍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相关情况。发布会通报,备受关注的“新冠1、2、3号”在临床上均已用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今年2月,四川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配制的清肺排毒合剂(新冠1号,注册号:川药制(应急)字Z202000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配制的银翘藿朴退热合剂(新冠2号,注册号:川药制(应急)字Z2020002)、荆防藿朴解毒合剂(新冠3号,注册号:川药制(应急)字Z2020003)临时纳入我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傅超美介绍,中药在治病过程中,强调整体治疗,调节人体机能。“国家强调中西医药结合,疫情对中医中药的发展是一次‘大考’。”
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傅超美就如何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升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擦亮川药金字招牌提出了一些建议。
↓↓↓
“首先是,医药结合,明理致用,培养川药产业全链条、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傅超美建议,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可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川药科研、生产、销售、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中,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寓教于用”职业人才培养,以执业资格认证为核心,大力开展教育拓展服务,为基层医院、药房、企业培训执业中药师,为地市州基层培养熟悉当地中药资源情况、掌握动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方法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培养掌握中药制剂基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建议四川加强双一流学科建设在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的支持力度,吸纳境内外中药高端人才,加大培养后备人才,重点打造技术人才,全力培养中药种质资源、种养殖、炮制加工、鉴定、制剂、研发、生产、流通以及智能化等全产业链多类型人才。”
“其次是,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提升川药产业科技创新实力。”傅超美说,科研创新是川药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围绕四川千亿级中药产业发展目标,聚焦川芎、麦冬、益母草、附子等西南道地药材全产品链开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1-2个单品百亿规模的大产业,从种植(养殖)、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系统诠释中药材大品种中医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明确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明晰药材功效相关功能因子,依据相关功能因子提升制剂工艺、质量标准,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发功能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开展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研究,优化集成大健康产品生产关键技术,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
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西南道地药材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等平台为支撑,不仅有完整的学科链还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提升我省中药产业科技含量,“希望每个川产道地药材均有金牌团队进行系统研究,助推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提升,建议四川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及平台建设的投入,打造川产道地药材一流科研创新平台。”
此外,傅超美还建议,以 “一带一路”为契机,展开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知名研究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川药资源开发、川药国际标准、重大疾病防治等四川道地药材系统研究方面展开深层次合作,同时,选派优秀科研人员与医生赴海外深造学习,传播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服务;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推进更多川药进入东盟、欧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川药大品种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医药发达国家完整注册,打入西方主流市场。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傅超美说,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应顺势而为,直面挑战,集中力量,提升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擦亮川药金字招牌!
【阅读推荐】
第5届成都药交会将于7月24日举办,携健康界峰会共建行业盛宴
第5届成都药交会延期至7月24-26日!药交会招商开始啦!
风雨过后,成都药交会携手2020健康界峰会与您相约成都!
第5届成都药交会,与您相约7月24-26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马上预登记,即可免费参观,享VIP礼遇!
预登记,请点击 成都药交会参观预登记来啦!登记即可免费参观!